你的位置:首页 【民俗文化】黎族舂米舞

【民俗文化】黎族舂米舞

发布时间:2025-05-15 20:00:00 浏览次数:50672

【民俗文化】黎族舂米舞


黎族舂米舞


舂米舞,是黎族合亩制地区妇女在舂米时助乐的舞蹈活动,是黎族妇女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演变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。古时候,喜庆之日前来贺喜的宾客众多,为了能宴请宾客,黎族妇女们需要日夜轮流舂米。勤劳的黎族妇女为了缓解疲劳,在单调的挥动木杵动作中加入一些动作,依照一定节奏敲击臼桶,久而久之,逐渐演变成源自黎族人民舂米劳作的民间舞蹈,舂米舞,在黎语中被称为“太沓”。其中,“太”寓意着击打或舂(捣)的动作,“沓”则指代臼桶,二者结合即“舂臼”之意。2005年,黎族舂米舞入选第一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1747363233371425.png

舂米舞

图源:五指山融媒体中心


在没有电力碾米机和打谷机前,黎族吃的大米主要靠舂。舂米从动作到节奏,都带着一种古朴的美,反映了黎族的生活特色。每天早晨或傍晚,闲暇之余,黎族妇女们就围在木臼旁舂米,她们手持舂米杵,木杵与臼撞击发出有节奏的响声,黎族妇女们在咚咚的舂米声中谈笑风生,使本来枯燥单调的劳动变得欢快许多。虽然舂米是一种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,但是每逢节日或是结婚、迁入新屋的大喜日子里,人们常常会看到成群结队的黎族姑娘围在木臼旁舂米助兴,她们边舂米,边伴着舂米发出的拍击声唱着舂米谣,边表演各种舞蹈动作。


传统的舂米舞,舞者以二人或四人、六人为伍,由一位技艺娴熟的长者担任领舞。舂米舞一共有下舂上提、敲内边沿、左右舂上桶边、左右敲打桶外、左右对敲桶外、转圈敲打等六组动作。舞者模仿舂米的动作,以双臂上下挥动、双腿和上身节奏的扭动和摇摆,用舂杵交替击打臼桶的不同部位,使之发出悦耳的声响,生动再现了舂米劳动的场景。“咕--蛐,咕蚰,咕蛐,咕咕蚰!咕咕蛐!咕咕蚰!”,敲击声中,还伴有民族传统器乐的悠扬旋律,舞者们边吟唱民歌边翩翩起舞,歌声诉说心声,舞姿展现风采,乐声增添欢愉,整个表演洋溢着对丰收的欢庆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。


微信图片_20250513155302.png

微信图片_20250513155306.png

现代黎族木臼和现代黎族木杵

图源:海南日报


黎族舂米舞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价值,是对古老舂米劳动时动态的再现,及生产劳动中人人都是舞者的体现,是劳动美与舞蹈美的结合,展现了黎族妇女热爱生活、热爱劳动的精神风貌,也充分体现了黎族妇女的聪明才智与艺术才能,具有民族特色,但又不缺失地方特点。在富有节奏感的敲击声中,舞者以优美的舞姿让人感受到黎族妇女真、善、美的美好品质,达到了一种古老质朴的艺术效果。


编辑:林子铃

一审: 陈晖

二审:王晶晶

终审:陈文萍






关闭本页
上一篇:不灭的记忆丨解放海南渡海战斗九名烈士墓[2025-05-14]
下一篇:时光影集丨立业新海南 · 1962[2025-05-15]